当前位置:小说短篇网>其他类型>清末英雄> 第七十四章 造不了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七十四章 造不了(1 / 1)

(新),高速全文字在线阅读!

詹天佑开始务实,杨锐点头,而后再问了一个让他不激动的事情,“那这桥我们中国人自己修能修成吗?”

杨锐对游民的处置方式居然是这样的,武同举毕竟对于大势不明白,也就没有再问移民会不会去的问题、移民几千万人要多少钱的问题,而是把话题拉回到河运上,“大人,这河运和水深水浅息息相关,可这水深水浅又和时节相关,旺水期十几尺的河,到了枯水期只有三四尺水深的河也不少……”

“哦,”杨锐看着年轻人有些高兴,道:“是教育会派出去的?”

他的激动杨锐看得见,当下道:“好!好!学成就好,回来就好,你要好好的跟老前辈学习,把船造好,把船造好啊!”

煤铁都有了,石灰石这些小矿也是有的,再就吕梁那边,已经探明的铝矿储量极丰,计划里说的电解铝厂应该放在哪里;至于需要的电,则可以通过铁路把煤运过去,或者不运煤,直接拉高压电线进行远距离输电,这么做虽然在世界上没有,但是实验室认为完全可行,把电压升高,而后在使用地把电压在降下来,可以减少百分之八十的路途损耗……”

徐华封兴致勃勃的说着山西那边的情况,几乎完全忘记这次要说的是航运,而不是山西的工业基地,只等他粗略的把山西情况介绍完之后,杨锐才开始问造船的事情,“现在主要是建设三个船厂,江南要扩大,南京、汉阳要新建,这三家造船厂,每个厂都要有六个万吨船台,以商船九个月建造周期算,建成之后这三个造船厂每年的造船量不低于二十万吨……”

他们恍惚,杨锐则继续道:“这还是平时,要是战时生产标准船,那船只下台的时间还要缩短,工业统筹部认为如果是生产标准船,那么船台期可以缩短到三个月,也就是说年产量可以翻三番,达到六十万吨的年造船规模……”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